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像竖琴、帆船、展翅的蝴蝶……广州这座桥,你觉得像什么?

2023-08-07 09:18:08 来源:腾讯网

1985年7月动工,1988年12月建成通车的海印桥,是广州第一座斜拉桥,自南向北连接海珠与越秀。它不仅见证了广州的兴盛发展,同样也记录着珠江两岸熙熙攘攘的市井生活。

陈先生:海印桥伴我成长


(相关资料图)

“1987年,父母工作调动,我们一家人由海珠区搬到东山区(后合并为越秀区)居住,我也在东山区上小学。”陈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小时候常在东湖公园附近游玩,他亲眼见证了海印桥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

“有一次,我在东湖公园远眺珠江,发现有两个并排的‘人’形建筑高高耸立,便问母亲:这是桥吗?母亲笑了一下回答道:是啊,这是设计师的艺术灵感,两个‘人’伸出手拉住桥身,这样就能把桥撑起来。后来,海印桥正式通车,我还特意上桥观摩。”

“1999年,我考上大学,学校在海珠区的远安路(海印桥南附近)。三年走读,上下学都要经过海印桥。2007年,我们一家重新搬回海珠区,新房正好位于海印桥南,海印桥是我上下班的必经之地。十几年来,我渐渐长大,工作、结婚、生小孩……我也见证着海印桥的小变化。”陈先生说:“海印桥承载着我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伴随我一起成长!”

李小姐:这座桥是回家的路

“这座桥是我跟我先生每天上下班必经之路。”李小姐说,“我跟我先生结婚快9年了。从我俩结婚到生大宝、到现在的二宝。大宝出生后,从手推车、到她会爬会走路,几乎每天都从桥上经过。现在二宝出生了,正和姐姐经历相同的过程,我觉得这座桥对我意义很大。这是我们一家人每天必须经过的一座桥。也可以说,这座桥是我们回家的路。”

桥上:

车水马龙中看晚霞

01

海印桥是一座横跨珠江的斜拉桥,全长1130.75米,主桥是双塔单索面钢筋混凝土斜拉桥,长416米、宽35米,南北引桥为机动车道。海印桥不仅是广州第一座斜拉桥,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斜拉索桥,有“珠江帆影”之称。

海印桥是充满想象力的一座桥。从桥上路过,你可以感受其震撼与辉煌;在远处欣赏,你可以品味其造型之独特。

海印桥上设置有专门的人行道。在海印桥北侧工作的黄女士,居住在江对岸的海珠区。她每日通勤都会经过海印大桥,有时会步行过桥。“边走边看夕阳和晚霞,还有桥上的车水马龙,有种满足感。”黄女士说起下班后漫步过桥的感受。

桥下:

休闲娱乐享生活

02

在桥下的休闲区域,两名老人正在下棋。

在炎热的夏季,海印桥北岸桥底的公共休闲空间是街坊休闲避暑、运动娱乐的好去处。桥底不少人散步乘凉、下棋打牌、唱歌跳舞……还有年轻人带着滑板来到桥下跳跃翻腾。

桥底通风遮阳,是休闲运动的好去处。

桥上车辆川流不息,桥下街坊休闲游玩,桥面下方的孔洞处不时会有小鸟探出头来......海印大桥增添了一抹来自自然界的生机。

海印桥旁,白鹭在夕阳下休憩。信息时报摄影俱乐部 陈健明摄

桥周边:

发烧友的淘宝地

03

桥上风景。

沿着海印桥向北前行,不远处就是大沙头路。有许多经营电器设备、布料批发、体育器材的门店。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经济腾飞,海印大桥周边的商贸正是从这里兴旺起来。

海印电器总汇是广州第一家电器专业市场,不少广州人的第一部手机、第一台电脑便是在此购买。周围汇集摄影器材、音响设备的街道更是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发烧友”前来“淘货”。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对音响很感兴趣。有一次到广州出差,听朋友说海印这边有比较集中的市场,就特意坐公交车过去看看。”来自广东韶关的何先生回忆道,“当时市场人气很旺,有各式各样的音响设备,还有比较新潮的CD机。”

监制 |  伦少斌、胡巧娟

策划|海珠e家通

执行监制 |  张瑶

统筹 |  周小怡

撰文 | 曹靖云 何不菲

视频、图片 | 李卓颖 曹靖云

编辑 | 严璐

剪辑 | 吴海桐

后期 | 梁宜

图片设计 | 朱燕艳

配音 | 吴海桐

标签:

<  上一篇

航天梦启迪奋斗者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