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在永宁县杨和镇王太堡农作物基地,稻田风景如画。水稻已进入拔节期,油绿的秧苗长势喜人。
“这些水稻是自治区新一轮‘水稻新品种选育’项目的首批实验稻,待9月成熟后,将转入下一轮试验,进行进一步研究。”宁夏农林科学院成果处处长刘炜告诉记者。
水稻是宁夏传统优势口粮作物。长期以来,宁夏水稻在确保粮食安全、推动盐碱地利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持续开展优新品种选育对提升水稻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图)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安排下,自治区科技厅联合财政厅、农业农村厅、宁夏农科院等单位,共同组织实施了自治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新品种选育专项(以下简称“育种专项”),先后启动了小麦、水稻、枸杞等12个项目。这是宁夏历史上涉及产业最多、参与科技人员最多、投入经费最多的政产学研用种业协同创新工作。
育种专项每5年为一个实施周期,并进行阶段验收;每两轮实施周期构成一个项目周期,在总结成果的基础上,制定新的科研目标。
“2013年至2022年是育种专项的第一个周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刘炜介绍,历经10年攻关,宁夏水稻育种审定新品种24个,育成的“宁粳48号”亩产835.9公斤,刷新宁夏旱直播水稻高产纪录,培育的“宁粳54号”在首届中国大米品牌大会上被评为“中国十大好吃米饭”,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460万亩以上。
“目前,宁夏水稻单产稳定在550公斤左右,是全区粮食平均单产的1.5倍,水稻对稳定宁夏粮食总产、保障粮食有效供给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宁夏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安永平说,宁夏水稻育种在西北地区居领先地位,多年来育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实现了水稻品种的7次更新换代,满足了产业发展和市场多方位需求。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为宁夏粮食“十九连丰”作出了重大贡献,选育的水稻新品种辐射内蒙古、甘肃、陕西、新疆等周边省区,为保障西北地区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从高产迈向优质的研发历程,是宁夏水稻育种研究多年来不断进取的轨迹。迈入下一个10年,宁夏水稻育种围绕国家战略、立足区情实际,制定了新的研究目标。刘炜说:“随着种植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特别是宁夏水稻种植区域不断北移,并以直播种植为主的方式转变,对耐直播、耐盐碱的优质丰产广适水稻品种的需求极为迫切。新一轮水稻育种专项将聚焦‘耐直播、耐盐碱、优质、抗病、高产’这一总体目标。”
在前期科研积累下,宁夏已为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种质资源及鉴定技术支撑,创制了一批优质、特色、抗病、耐逆的新种质,形成了完整的水稻育种技术体系。
“我们将持续奋斗,定向选育适宜宁夏及周边省份不同直播模式和区域的耐直播、耐盐碱、抗除草剂、广适、抗病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系),为宁夏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科技力量。”刘炜说。(记者 马 越)
标签:
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