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全球今头条!中德外交部长在京对话,贝尔伯克希望中国帮助结束俄乌冲突

2023-04-15 06:56:21 来源:环球网


(相关资料图)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赵霜】4月14日,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在天津结束访问后与中国外长秦刚共乘高铁前往北京。综合德媒报道,在与中方高层的会谈中,贝尔伯克谈到德中贸易、俄乌冲突等问题。德国舆论普遍认为,尽管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中国与德国的接触正在恢复”。

14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北京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举行第六轮中德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14日早上,贝尔伯克访问了天津一家德国电动汽车企业,随后乘坐高铁到达北京。”德国《图片报》报道称。贝尔伯克表示,很高兴有机会一道乘坐中国高铁,并参观德国在华企业。她表示,“中国速度”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德中合作成果令人赞叹。在与中方的对话中,贝尔伯克谈到德中之间的贸易问题,表示德方高度重视供应链安全,不赞成“脱钩断链”,主张平等对待彼此企业。秦刚表示,中德应当也完全可以成为全球化的守护者、推进器,应共同反对“脱钩断链”。希望德方以长远眼光、全球视野看待中国对德投资,为中方企业提供公平、开放、非歧视的市场环境。

据《法兰克福汇报》报道,贝尔伯克强调德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表达了对当前台海局势紧张的担忧。秦刚强调,近年来台海局势紧张的根本原因是,岛内“台独”分子在境外势力的支持和纵容下搞分裂活动。“台独”行径与和平稳定水火不容。要维护台海局势稳定和地区和平安宁,就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台独”、反对外部干涉。

在乌克兰问题上,《法兰克福汇报》报道说,贝尔伯克鼓励中国帮助结束俄乌冲突。贝尔伯克祝贺中方成功斡旋沙特伊朗和解,期待在全球议题上同中方密切合作,希望中方在乌克兰危机上发挥独特影响和作用。秦刚深入阐述了中方立场主张,强调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出路就是劝和促谈。

会后,秦刚在向记者介绍有关情况时表示,经贸合作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互利共赢是中德务实合作的“底色”。中德在产供链上的依存关系,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规则下的最优选择。只要双方均保持开放,就没有必要担心所谓的“依赖”。

德媒称,中德外长会谈的大背景是贝尔伯克首次访华。在前往中国之前,贝尔伯克强调了探索合作机会、减少片面依赖的目标。“合作伙伴、竞争者、系统性对手——这是欧洲对华政策的指南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孙恪勤14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贝尔伯克首次访华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原因是她就任外长后,对华立场一直偏强硬,访问前发表的谈话中尽管表示不“脱钩”,但在中国发展前景、人权、台湾等议题表态依旧强硬。此外,贝尔伯克访华后接着要访问“价值观相同的全球合作伙伴”韩国和日本,参加在日本进行的G7外长会,其中很多议题针对中国。

不过,孙恪勤认为,相较之前,贝尔伯克此行的强硬“调子”降低了一些:一是作为外长访华,要考虑德国政府对华一贯立场;二是她发表的与中国拉开距离的言论和政策在国内引起很大争论,企业界不满意,需要做出调整。

德国电视一台称,贝尔伯克此行正在确立对华打交道的明确立场。不少德媒评价贝尔伯克此前对华态度过硬,将分歧置于合作之上。孙恪勤认为,中德之间有分歧并不奇怪,通过对话和交流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德国许多前政要就是在与中国不断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改变对华负面认知。

与贝尔伯克首次访华同样受到关注的是德国联邦政府迟迟未推出的“中国战略”。贝尔伯克曾推出一份草案,但因“过于严厉”而受到批评。“社民党警告贝尔伯克和哈贝克不要采取反华战略”,《明镜》周刊14日以此为题评论称,社民党一个由93名议员组成的塞海姆小组提出一份立场文件。文件指出绿党籍的外长和经济部长的对华政策基于象征主义,而非有远见的政治,并要求“德国不应该对中国采取一维的外交和经济政策”。文章还称,德中贸易额每年超过2500亿欧元,突然终止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将是一场经济灾难。“连贯的中国战略绝不能是反华战略。”

标签:

<  上一篇

五谷为养_五谷为养 天天时快讯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