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世界今热点:古代深夜为何要打更,就不能安静地睡觉吗?古人的智慧令人折服

2023-01-30 14:45:15 来源:清澜说历史

两处打更如一处,二更还作四更声。

更夫“咚咚咚”的梆子声,自秦汉时期便开始响了。古代的深夜为何要打更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家伙儿熄了烛火安安静静地睡到天亮不好吗?其实呀,打更的作用可多了,了解完,您就能被古人的智慧折服了。

汉代到明代之前的更夫由当地城镇中最小的管理者出面雇佣、管理。

明代开始,这一职业由老弱病残、穷困者接任。

清代时的更夫便是公务员了,身强体壮,不会出现“两个更夫嘴里凑不出三颗牙”的情况发生。他们每晚到天亮的工作起到四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报时。

虽说古人不用打卡上班,但他们依然需要规划好每天各个时间段需要做的事。

古人计时所用的滴漏由于设备占地面积与操作难度未能得到普及,所以就需要更夫去指定场所,从滴漏计时系统处知晓时间,然后走街串巷进行播报,再附加一个闹钟功能,催促人们赶紧起床开始新的一天。

每晚更夫会巡逻五次,从晚上七点为一更开始计算,每两个小时播报一次,一直敲到凌晨三点,也就是五更下班。

大家可别用现代人的思维去揣度古人,问一句我要是想睡到五点、七点,没人喊起床怎么办?

其实,古人没啥娱乐项目,日落而息,早睡早起,“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凌晨三点,读书人就应该坐在书案前背“之乎者也”了。

凌晨三点也是官员们上朝的时间。

从北宋时期的“十里长街五鼓催”,到唐朝的“去岁兹辰捧御床,五更三点入鹓行。”,都明明白白地道出了古代公务员凌晨三点打卡上班的不易。

打更的另外两个功能就是防火防盗了,“忆昔壬午杭火时,焚户四万七千奇”,古代一场大火造成的损失可不是开玩笑的,这是因为古人大多都是用木头,茅草盖房,这些易燃物碰到个火星子便能发展出一场损失惊人的大火。

更夫在夜间巡逻时,喊得“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便是在提醒诸位睡前检查蜡烛是否已经彻底熄灭。

走街串巷时也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何处冒烟了,立即敲响梆子和锣,通知大家起来救火,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值。

大家是否有关注过不少影视剧中,打更的人都是衙门的“常客”呢?

这是因为小偷窃贼的作案时间往往和更夫的工作时间相同,更夫也很容易成为案件的目击证人,被传去衙门问话。

不过在小偷小摸得手前,往往会被夜间巡逻更夫的梆子声吓走。

在《续资治通鉴》中就有提到过更夫的防盗职能:

“乞输小保人户逐村修铺屋,备更鼓巡宿。”

据记载,到了二更天时,更夫的口诀便会从“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变为“关门关窗,防偷防盗。”很是人性化了。

打更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大家很有可能想不到,那就是预警与恐吓猛兽。古代的生态环境较之现在可不要太好!

自汉代开始,朝廷就开始出台捕杀猛兽的奖励条款,如《汉律》中的“捕虎一,够钱三千。捕豺一,够钱百”,抑或是《唐六典》中的“杀豹及狼,每一赏绢一匹。”

彼时猛兽泛滥到不用人们特地去深山老林中去寻,深夜的人群聚集处都有可能撞上觅食的豺狼虎豹,更夫的存在便能有概率地减小野兽伤人事件的发生频率,不过也能看得出来这一职业有风险,撞上猛兽和强盗,更夫都有可能变成第一受害人。

总的来说,古人的智慧的确是令人折服,仅仅设立一个职位,便能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比起一晚安眠来说,还是大众的安全更重要。

且更夫并不会停留在同一个地方制造恼人的噪音,不必担心居民被吵得无法入睡的情况出现。

更夫也是一个时代的烙印,这一职业在钟表兴起、普及后,便慢慢地被遗落在历史中,在近代作家张爱玲的散文集记载中,她的夜晚所听到的,就已经由馄饨梆子声,代替打更的声音了。

标签: 这是因为 都有可能 走街串巷

<  上一篇

元宵节去哪赏灯?烟台交通指南来啦

下一篇 >

最后一页